你是否也在经历这样的困境:
1、明明手握一堆金融证书,却依旧很难应用到工作中;
2、理论知识掌握一箩筐,一到实际操盘还是跌到妈都不认;
3、金叉、死叉、MACD学了一大堆,行情改抓不到还是抓不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量化私募机构逐渐开始引入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应用于量化领域。就是最近流行的机器赚钱新玩法:智能交易。
1、什么是智能交易?
智能交易是从人脑判断到电脑判断的过程。跟传统交易相比,智能交易可以做到:
-
让电脑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总结投资规律
-
建立策略模型不断回测,找出优秀的策略
-
让机器去执行交易策略,提升获利空间
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
通过挖掘海量数据加以模型训练,寻找影响市场波动的指标,优化现有量化因子库,使构建的量化模型更为科学,有效地提升整个投研团队的效率,降低投研成本。
同时,在市场风格发生重大切换时,人工智能克服人性情绪波动的弱点,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远超人类,可以进行及时止损,做好风险防控。
今年,这股趋势发展特别猛,国内私募基金「智能交易」规模已经超万亿。
要想在智能交易时代存活,我们需要搞明白什么是智能交易,尝试用魔法打败魔法。
2、头部量化机构更重视人工智能方法
量化指数增强策略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两种:多因子框架和人工智能框架,前者在2016年前占据主流,后者则随着人工智能方法的逐渐推广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因子模型具备简单易行,逻辑明确等优势。但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因子模型因子间共线性的问题越发显著,传统方法的红利逐渐耗尽。
人工智能框架随之应运而生,人工智能的方法在处理大数据非线性问题具备明显优势,而这一特征又与股市行情走势天然契合。
正因如此,幻方、因诺、念空等私募管理人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早期布局,其它不少传统上以多因子为核心框架的管理人如启林、九坤等,也及时地跟进了在人工智能框架方法上的研发和应用,证明了这大概率是未来主流的量化发展趋势之一。
量化私募机构对于新技术的重视,可以从资金投入上直观地体现出来:九坤在去年成立了专门的AI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并迭代量化AI模型和算法。
为了满足未来可能指数增长的算力需求,九坤投资已经花费上亿元建设了自有的AI超算集群,用于策略研究和交易。
幻方也即将推出的AI超级计算机“萤火二号”的投入也近10亿量级,跟上一代超算的规模比,投入达到5-10倍,进一步为人工智能和量化交易赋能。
3、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不断应用
随着西蒙斯的成功,一场量化革命席卷全球。上世纪80年代时,以华尔街为代表的世界金融市场已经普遍在投资领域应用计算机结合理论模型替代人工演算。
而随着全球各交易市场(如CME、NYMEX等)陆续采用电子化交易形式,交易“加速”的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量化投资更是迎来大爆发。
不少量化投资机构开始在硬件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更好的硬件、更快速的网络,对量化投资机构意味着更高效的信息抓取与处理能力、更快速的成交,这些将最终转化为实打实的盈利。
当然,不止在硬件上,在人才市场,量化私募机构也是全力出击,给应届毕业生开除100-200万的年薪,甚至还附户口。
在这里想给大家提个醒,之前采访的一位
CQF持证人说,头部量化很看重学历的。看学历主要是清北复交常青藤,数学计算机背景,尤其专业卡的很严,没有直接的机会靠自己投简历,基本没有面试的机会。
当然,有专业的认证背书那就更好了!像CQF不仅能使你快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注重实操技能,在招聘中“CQF等优先”的要求也是屡见不鲜。
不久前,成都市人民政府的“天府英才计划”政策中,将CQF持证人划为高级人才B类,享受80万元补贴、落户、人才安居“天府新区英才卡”等各项配套政策中所对应人才层次的服务保障。
在未来的几年里,复合型人才仍然是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和重点投入方向。